2009年,美国副总统拜登为17岁的张舸颁发“美国总统奖”。
6年前,华裔少年张舸从数百万美国学生中脱颖而出,赢得了美国高中生的高荣誉“美国总统奖”。今年,他开设的教育中心培养出了又一位华裔“美国总统奖”得主。从哈佛大学的“学霸”到致力于社会效益的创业者,这个23岁的男孩始终很“拼”。
做学霸要天赋,更要“拼”
从美国副总统拜登手中接过“美国总统奖”的证书时,时年17岁的华裔少年张舸很兴奋,毕竟这是美国高中生所能获得的高荣誉。但面对同样优秀的数十位同龄人,他又暗暗提醒自己“戒骄戒躁”。
“我觉得自己很谦虚。”6年后,哈佛大学经济专业毕业的张舸在电话里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,一字一顿地向《青年参考》记者描述当时获奖的感受。他在一旁忙碌的母亲Linda赶紧帮忙“翻译”:“他的意思是‘天外有天,人外有人’。”
尽管两岁就随父母来到美国乔治亚州的亚特兰大市定居,并就读于美国公立学校,但张舸身上仍有着中国孩子的内敛、谦逊。无论从哪方面看,他都称得上“学霸”。
有51年历史的“美国总统奖”用于表彰美国杰出的应届高中毕业生,每年多选出每州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作为获奖者。张舸告诉记者,申请者需要经历两轮考验,轮SAT或ACT成绩通常需达到满分,第二轮简历、文章则用于讲述自己在体育、艺术、竞赛、义工等领域的成绩,需兼备突出性和平衡性。
“美国总统奖”并非张舸获得的惟一奖项。很多全美国范围内的优秀学生学者奖,他都跻身其中。即使在乔治亚州负盛名的公立学校华顿高中,这位几乎在所有标准化考试中都获满分的华裔男孩,也是同学们公认的“聪明的高中生”。
在张舸看来,“内心很拼、追求上进”是自己取得骄人成绩的主因。为了提高效率,他经常抓紧课间几分钟和在路上的时间写作业。这么“拼”是为了挤出晚上和周末的时间完成课外活动。
功夫不负有心人。除了成绩好,张舸还拿到了乔治亚州乒乓球比赛名、知识竞赛全国前十名、乔治亚理工大学编程比赛名、科学竞赛全州、钢琴英国皇家八级,此外他还有诗作在杂志上发表,并管理着学校的跑步队和电脑俱乐部。
不仅如此,他还利用课余时间教小学生打乒乓球、为癌症病人和受灾地区募捐、领导亚特兰大中国义工俱乐部,并获得了美国总统社区服务金奖、普林斯顿社区服务奖和国际狮子俱乐部领袖服务金奖,并因此被州长接见。
“美国学生普遍没中国学生用功,但好的美国学生比好的中国学生还要刻苦。”张舸告诉《青年参考》,“要学会调整观念,理性投资自己的时间,发挥大潜能。”
无心插柳,但每一步都走得扎实
刚上高中时,张舸从没想过常春藤大学和“美国总统奖”会落入自己囊中。事实上,这个从小奉行“水到渠成”的孩子并没有树立明确目标,只是“每一步都走得很扎实专心,结果反而比自己想象中要好”。
当时,张舸的父亲卧病在床,家里经济条件堪忧。他没想过上哈佛,因为“就算真考上也不知钱从哪里来”。
直到申请到3万美元的奖学金时,他才对“美国总统奖”有了野心。不过,即使在高中紧张的时刻,他也坚持每晚9点半准时洗漱就寝。这样的淡定从容,大多来自母亲Linda的言传身教。
“我们从来不在孩子面前说‘爸爸妈妈给不了你什么’这样消极的话。”Linda告诉记者,“我们尽力而为,不觉得亏欠他什么,孩子自己也能看到,他是什么高度就到什么高度。”
1992年,Linda带着张舸,跟随在乔治亚理工大学做助教的丈夫来到美国时,未尝没考虑孩子的教育问题。但她当时对中美教育的区别仍然懵懂,“只是朦胧觉得美国科技更发达”。
刚到亚特兰大时,Linda一家经济状况困难,大人忙着读书、工作,根本没时间照顾孩子,只能让他玩积木、打游戏、“一箱一箱地读书”。
“报班学东西得有钱有时间,我们没条件,反而歪打正着,坏事变好事,小孩做了很多自己想做的事。”Linda笑着回忆,张舸从小喜欢玩游戏,打通一个马上排队去买新的版本,6岁时跟妈妈去图书馆,可以精神抖擞地查一晚上代码。
当时,家里还买不起“高大上的红木家具”,只能用十几美元一盒的组装家具,八九岁的张舸就自己看图动手,享受拼装家具的过程。上学后,每读10本书就能从学校得到一张麦当劳的卡作为小奖品,他“隔几天就去吃,吃了好多麦当劳”。直到现在,张舸仍有“走到哪里都带着一本书”的好习惯。
天时、地利、人和“碰到一起”,让Linda无心插柳地培养了儿子的动手能力、思维能力、想象力和对学习的热情。有了强大的阅读理解能力,张舸学习“又快又准,把基础的东西学透再往前走”,学校功课也做得很快。
美国的书很贵,懂事的张舸常在考前后一天借同学的书复习,依旧能考出好成绩。“我想鼓励有困难的家庭,我们这样的家庭能做到,你们也能做到。”Linda告诉《青年参考》。
与人相处的能力比学习更重要
高中毕业后,张舸同时拿到了斯坦福大学和哈佛大学的录取通知书。Linda希望儿子上斯坦福,因为“理工学校更适合他”,但张舸坚持选了“培养未来领袖”的哈佛。
在这所“人人都有辉煌史”的大学,没人把自己的成功挂在嘴边,而是比“做人”的能力。因为在美国,管理人员不需要从事任何技术工作,而是得“跟人相处”。
从技术到文化,张舸一如既往地“拼”,只不过换了个方向。体育、艺术、玩耍、创造力,样样都不能差,就连是否开朗、爱笑、谦让、乐于助人等小细节都是致胜关键。
“高中打好了硬件基础,大学学到更多软的东西。”张舸告诉记者,“学习不是重要的,关系才是,要投资时间去经营。无论创业还是找工作,人际关系都会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。”
依靠大学时建立的人脉,2013年底毕业后,对创业很感兴趣的张舸开了家教育中心,辅导中学生提高成绩、申请大学,老师都是来自常春藤大学的高材生。
如今正在申请哈佛研究生的张舸打算把教育中心长期做下去。今年5月,在他手把手的帮助下,班上的华裔孩子Austin也获得了“美国总统奖”。“创业可以改变社会的很多东西,让生活变得更好。”他说。
一开始,Linda对儿子的选择颇有些“想不通”,就连身边的朋友都觉得,这个本该是华尔街“白骨精”的精英去“和小孩子摸爬滚打”,可惜了。但眼看着在儿子帮助下,很多成绩不理想的孩子都“多考了好几百分”,她转而坚定支持。
“如果做别的生意,以他的年龄不一定有优势,但对SAT他绝对有独到之处,可以说身经百战,不是其他年龄的老师能比的。”说起儿子的事业,Linda颇为骄傲,“挣钱不挣钱、别人怎么看都无所谓,他自己能提高服务能力和与人相处的能力就行,而且还有很强的社会意义。”
做个幸福的人是“一生的功课”
张舸开教育中心后,Linda接触了不少华裔家庭的父母和被送到美国读中学的中国孩子。截然不同的教育理念让她反复琢磨,到底什么叫成功,是不是人们印象中的上好大学、赚大钱。
“父母不需要孩子上什么大学来证明自己有多棒,问心无愧就好,期望过高是种双向折磨。”她告诉《青年参考》,“孩子成长过程中,父母不要太急躁,别功利心、虚荣心太强,要学会调整自己,给孩子空间。种子发芽有快有慢,时间是检验一切的惟一标准。”
在Linda看来,中国父母为了孩子奉献时间、金钱,什么都愿牺牲,这很“有爱”,但不顾孩子的天赋千篇一律地让孩子冲奥数,不仅泯灭个性,也可能酿成悲剧。而美国人比较理解孩子,将失败挫折看作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小插曲,懂得赞美孩子,培养他们将掌声献给竞争对手的宽广胸怀和向他人伸出援手的爱心。
但Linda也指出,美国家长对孩子的具体表现观察不够细,像领导一样大手一挥说好听的话,是美式教育中常见的不足。中美两国家长各有利弊,得扬长避短地结合起来。
从哈佛毕业后,张舸的气质和心胸开阔了许多。他主动提出让弟弟上收费昂贵的私立学校,“不嫉妒,不会觉得不公平”,帮他一起写申请材料,而且无论多忙多累都辅导他学习。这让Linda又高兴又欣慰。她希望儿子更懂得感恩、赞美和帮助别人,做个“幸福指数高的人”。
“这是个浮躁的社会,谁都希望孩子向上走,但人算不如天算,按部就班就好。”Linda总结道,“教育的宗旨是学做一个幸福的人,这是我们一生都要学习的功课。”
更多美国房产、美国海外房产投资相关信息请点击:美亚置业集团官网。
美亚置业集团,致力为广大客户提供海外房产、海外房产置业、投资、移民、留学自住一站式尊贵VIP服务。我们的服务公司有香港、美国、新西兰、新加坡、澳洲、上海、北京、广州、深圳、成都、大连、杭州、沈阳、厦门、郑州等,美亚置业国际化团队竭诚为您服务!咨询热线:4008 303 103。